路透社周四發佈報道稱,隨著制造商競相將其納入主流,男性化妝品市場正在進行一次改頭換面。
法國香奈兒(Chanel)和日本寶麗奧蜜思(Pola Orbis)等公司相繼推出瞭新的系列產品,以應對男性,特別是亞洲男性對化妝品需求上升的跡象。
由於此前在這一領域的一些實驗失敗,以及歐萊雅等處於主導地位的公司陷入困境,這是一場參與其中的企業不願意大肆炒作的賭博。
寶麗奧蜜思的子公司Acro今年9月推出瞭一個男性化妝品系列。該公司總裁Akira Gogo表示,“我們不期待看到銷售突飛猛進,我們正在努力創造一種新的文化。”
但在韓國巴巴在線電影這樣的市場,對男妝越來越容易接受的消費者,幫助重新定義瞭這一領域的潛力。在那裡,“韓流”(K-pop)男孩樂隊及其可愛、完美無瑕的外表越來越受到歡迎。
來自歐洲市場研究公司歐睿國際(Euromonitor)的數據顯示,2017年,亞洲的男性修飾品市場仍相對較小,僅占全球495億美元銷售額的不到五分之一。
不過,其他地區的業務主要圍繞剃須產品和除臭劑,而在亞洲,男性護膚品是該行業增長最快的領域腿模之一,占全球銷售額的60%以上。
歐睿的數據顯示,在韓國,男性護膚品的人均支出已超過其他國傢,消費者在這方面的支出比美國或法國高出10倍以上。
化妝品潮流預測公司BeautyStreams的創意總監邁克爾·諾爾特(Michael Nolte)說:“在韓國,要求看起來年輕的壓力非常大。在工作中,你必須看起第一章做到你松為止來像個20歲的人,但要有20年的工作經驗。這也是一種文化,流行男孩式的美貌。”
這給品牌帶來瞭機遇,但也造成瞭一些障礙。在這個充滿創新和競爭激烈的本土化妝品市場,非男性特有的化妝品已經在男性中流行起來瞭。
今年前8個月,韓國最大在線購物網站Gmarket對男性顧客的化妝品銷售額同比飆升瞭130%,包括睫毛膏和唇膏等。
香奈兒9月份在韓國推出瞭其“男孩”(Boy)化妝品系列,並計劃2019年在韓國以外的亞洲市場、美國和英國門店推出。Acro最初專註於在日本的商店和在線銷售,但將韓國和泰國視為更廣泛的亞洲市場的潛在切入點,計劃明年進入這些市場。
香奈兒在電郵評論中說:“我們相信,針對男性的特殊需求將引導該行業在應用技術、多種用途的新產品和新格式方面進行真正的創新。”
不過,男性化妝品競爭者的一個關鍵考驗是能否最終打入中國市場。
據歐萊雅估計,2018年中國美容市場的規模將達到390億歐元(443.5億美元),到2030年預計將增長逾一倍。男性購物者對化妝品感興趣的跡象已經出現。
中國第二大電商公司京東表示,今年6月一個特殊銷售期的頭17天,購買化妝品的男性消費者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瞭61%。暢銷的護膚品牌包括路威酩軒(LVMH)旗下的迪奧,以及寶潔旗下日本品牌SK-II。
26歲的吳樹樹(TreeTree Wu)是一位男性化妝品博主,在新浪微博上擁有近27萬粉絲,他說:“情況真的開始改變瞭。”“不僅男明星,還有很多年輕人都在化妝。普通人、學生和其他人,他們可能至少在畫他們的眉毛。”